fbpx
分享

Civic Leadership Forum: 爸爸妈妈们,如何说话,青少年才会听

这是一群在美国出生的华裔孩子们,都来自湾区,分别毕业于哈佛,斯坦福,伯克利大学他们曾是叛逆少年,也经历过无法和父母沟通发生冲突的时候。曾经的困惑和迷茫,在他们名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他们有了更深的感悟和理解,也寻找到了和父母沟通的解决办法。

现在的他们,在业余时间自发组成RICE Team(Real Intergenerational Communication Enthusiasts),旨在用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去助更多家庭建立家长和孩子间的良好沟通

让人感动的是:英文是这群孩子们的第一语言。但他们为了方便更多华人家长而努力练习中文,本次演讲他们将用他们最大的努力用中文去和大家沟通。

——本次分享的青年导师们——

卡尔·单

Carl Shan5岁那年随父母由北京来到湾区, 他在两种不同的文化中长大,青少年期间与父母有很多冲突,有很多困惑。 如今,28岁的卡尔成熟了,也积累了很多智慧。他自愿担任亲子关系工作坊负责人,以帮助父母了解他们的青少年,并建立更牢固,健康的关系。 他曾担任3年的高中老师,积累了很多支持青少年又让他们承担责任的心得。 他的工作坊已吸引1,500多位家长参加。

他拥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统计学士学位,并在LinkedIn担任高级数据科学家。2021年秋季将就攻读斯坦福计算机硕士学位。

Carl Shan is the son of immigrants from mainland China. His family moved to the Bay Area when he was 5 years old. He grew up navigating the two different cultures, and often fought with his parents. Now that Carl is an older (and slightly wiser) 28 years-old, he volunteers as a workshop leader to help parents understand their teens and build stronger, healthier relationships. He spent 3 years working as a high school teacher, where he developed many techniques for supporting teens while holding them accountable. He holds a BA in Statistics from UC Berkeley and works as a Senior Data Scientist at LinkedIn. His workshops have reached over 1,500 parents.

克里斯蒂·林

Christie Lin)在湾区和台北长大,毕业于哈佛大学。 在大学期间,她遇到了一些亚裔同学,尽管他们看起来都很”成功”,但在精神健康方面仍然很挣扎。 他们的许多挑战都来自于与和父母的关系,她开始意识到年轻人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毕业后,克里斯蒂(Christie)回到了湾区,工作之余参与RICE,与父母分享了第二代的经历。 她现在在BetterUp工作,该公司是一家通过教练帮助个人建立自我意识和沟通技巧的创业公司。

Christie Lin grew up in the Bay Area and Taipei before moving to the East Coast to attend Harvard. While in college, she encountered many Asian American peers who struggled with mental health despite their outward “success.” Many of their challenges were tied to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their parents, and she began to see intergenerational communication as critical to the mental wellbeing of many young adults. After graduating, Christie moved back to the Bay Area, where she ran panels and other initiatives to share the 2nd generation experience with parents. She now works at BetterUp, a startup that helps individuals build self-awareness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through coaching.

Cat Xu 

Cat Xu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湾区度过–她在Cupertino长大,毕业于在斯坦福大学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专业,现在居住在旧金山在LinkedIn担任产品经理(远程)。 她热衷于弥合两代之间的鸿沟,并致力于在亚裔美国人家庭中建立健康而充实的关系。 她认为,良好的沟通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关键,她曾在中国和旧金山举办过沟通研讨会。

Cat Xu has spent most of her time in the Bay Area – she grew up in Cupertino, studied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at Stanford, and now lives in San Francisco where she works (remotely) as a product manager at LinkedIn. She’s passionate about bridging intergenerational gaps, and building healthy and fulfilling relationships within Asian-American families. She believes good communication is the key to a good relationship, and has taught communication workshops in China and San Francisco.

Chloe Lim

Chloe在东湾长大,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统计和计算机科学,现在在一家非营利性科技公司担任高级软件工程师。 十几岁的时候,Chloe与母亲在小事上经常反复吵架,关系很不好。 现在,她在花了很多年改善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并治愈了她青少年时期的伤口之后,她热衷于帮助其他家庭重建他们的家庭关系。 她之前曾在湾区与父母一起举办过研讨会,探讨如何跨越代际和文化鸿沟与青少年建立联系。

Chloe grew up in the East Bay, studied Statis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at UC Berkeley, and now works as a Senior Software Engineer at a nonprofit tech company. As a teen, Chloe had repeated awful fights with her mother over small things and felt a deep loss of connection. Now, after having spent many years improving communication with her parents and healing wounds from her teenage years, she is passionate about helping other families similarly rebuild their relationships. She has previously conducted workshops with parents in the Bay Area on how to connect with their teenage children across generational and cultural gaps.

 

Carlos Gao

我是Carlos!我在北加州长大,上了个竞争比较厉害的高中.我上学期间经常打游戏,熬夜.哈佛大学毕业后我在Facebook工作了四年,然后最近跳到Google.我在做软件工程.

我爱好是篮球,弹钢琴,和唱karaoke.

 

01
和孩子有良好关系,做好这两件事
1. 怎么了解您青春期的孩子
2. 怎么让青春期的孩子了解您
而这些,我们在之后的内容里都会告诉您该如何去做。
02
和孩子沟通出现问题的3个原因
1. 青春期&长大
我们可以看到,青春期的孩子会出现一些和之前不同的想法,比如他们会想弄清楚自己的社会关系(比如朋友群,男女朋友);想弄清楚自己的身份认同(爱好,不同想法等)等。
因此,这个时期的孩子会和父母说一些以前没说过的话,比如“leave me alone”。
这句话听上去是不要理我。但其实作为孩子们当时的意思是:“爸爸妈妈,我想变成一个更独立的大人,我想做自己的决定。如果你再告诉我该做什么,我会觉得你们要控制我。
2. 父母和孩子的价值观不同
这个和个人成长环境很有关系。第二代ABC和父母的成长环境很不同,会因为美国社会而受到不一样的压力和影响,因此对人生目的不一样
第一代移民会比较注重“生存 Surviving”,而第二代移民会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 Thriving”
这两种价值观就会产生非常多的不同。总的来说,Surviving更注重基本生存条件,而Thriving更注重过一个在各个层面更有意义的人生
不同的价值观会产生不同的决定。
比如在工作的选择上,若以生存为目的,就会比较注意薪水和职位;但如果注重自我实现,会还有其他注意的部分:是否休闲,是否自己喜欢等。
而在高中选择社团的问题上,也会因为价值观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社团。
以生存为目的的价值观会主要选择是否利于升学的活动,而以自我实现为目的的价值观会选择一些有其他因素的社团活动,比如谈恋爱,是否是自己的爱好,是否有足够休闲时间,是否有自己喜欢的社交等。
以上这些,也导致了孩子们在有些选择上和父母不同所产生的沟通上的冲突。
3. 对爱的定义不同
亚洲和美国表达爱的区别会直接导致作为父母的移民第一代和作为子女在美国成长的移民第二代之间沟通的偏差
比如五种爱的语言中,前三种爱的语言比较符合美国文化,而后两种爱的语言更偏向于亚洲文化
所以这就导致孩子和父母在表达爱和接受爱的时候出现偏差
Carlos: 比如我爸妈就经常进我屋子来送水果,那时候就觉得他们很打扰我,因为那时候也没觉得水果是多么了不起的东西,毕竟我也不爱吃。但是等我上了大学以后,我才发现爸妈真的在很努力地爱我。
中国有学者对于中美亲密沟通,表达爱的方式做过研究,下面是这个研究的论文题目:
研究发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社会和书籍中使用爱这个词的频率越来越高,而在中国的文章和书籍中,爱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并没有什么变化
03
家长怎么办?
如何面对和孩子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分享会进行到这个阶段,青年导师们给家长做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互动互动——家长反思活动。
青年导师们给家长提了3个问题,让家长们对这3个问题做出自己的回答。于是他们得到的回答如下:
1. 你们所经历或者听到最坏的老板,他们有什么特点?
管的太多,管得太严,情绪和性格上比较负面,只会谈工作而不注意员工心理,不公平,总是催促员工去工作等,缺乏重点,不尊重手下
2. 你们所经历或听到过最棒得老板,他们都有什么特点?
有能力,有爱心,尊重人,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会在精神和资源上支持员工,在乎员工的需求,爱鼓励
3. 如果你当上老板,怎么做才会赢得员工的信任和尊重?
关心个人,分享自己的经验,设定明确的目标等。
青年导师们通过引导家长对自己熟悉环境和关系中反思,映射类比到家庭中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引发大家对亲子关系的重新思考。
中国父母会喜欢用权威的方式去要求孩子。这种想法也有合理的成分。但若想想老板和员工的关系,老板是否可以因为给员工付工资而要求他们都听自己的呢?显然,这种方式会造成员工反感。相应的,父母若用类似的方式对待孩子,也会造成孩子的反感。
下面是一些图片,关于领导者和Boss的区别。希望所有父母都能成为优秀的领导者,而不仅仅是boss。
任务面前
领导者会和员工一起解决
但是boss会要求员工去解决
领导者会问问题了解
但是boss给的都是指令
Boss会对员工用恐吓或威胁
领导者会让员工觉得值得信赖
04
怎样赢得孩子信任?
怎样让孩子了解父母的想法?
5个技巧帮助您
5个沟通技巧,青年导师们用了几种场景模拟的方式来很详细地阐释:
1. 场景模拟:孩子忘了做作业。
模拟状态1:
孩子父亲在得知孩子没有做作业后,非常生气走进孩子的房间,并且斥责孩子怎么没有做作业,非常不负责,并指责孩子应该学会用学校的calender。孩子从最开始的不好意思,也转变为生气。
孩子的想法:我知道我做错了,不需要你一直去强调这一点,也不需要你去说之前应该如何去做。这样一直强调以前发生的事情会让我更难受。
模拟状态2:
孩子父亲在得知孩子没有做作业后,走进了孩子的房间,问孩子是否没写作业。孩子说可能忘了。父亲除了问孩子发生了什么遇到什么问题,还尝试给孩子解决方式:“如果我们现在做,是否可以给老师发email要部分的分数。”于是孩子很高兴爬起来就去给老师发emial了。
沟通技巧:试图用提问的方式了解孩子的问题。不生气,耐心听孩子解释。大多数人在听对方讲话时,不是为了理解对方还是为了回应。而倾听的方法,会让孩子觉得有解释的空间,并能够更好面对未来的情况。
2. 场景模拟:孩子手机被拿走了,去找爸爸:“手机被妈妈那走了。”
模拟状态1:
孩子来找爸爸抱怨说妈妈在没有获得自己的同意的情况下就把自己的手机拿走了,然后孩子说妈妈很没礼貌。爸爸说孩子不该这么不尊重妈妈,不该这样去说妈妈。孩子继续抱怨说这样不公平不合理,但是爸爸马上说孩子本来就看视频太多,又没多大事,为什么要这么生气。孩子就很伤心地走了并且说:“你怎么总是和我妈站在一边?”
孩子的想法:被拿走手机后,会觉得自己父母从来不考虑自己的想法,不尊重自己。当孩子听到父母不让自己生气,孩子会更加生气。
模拟状态2:
孩子来找爸爸抱怨说妈妈在没有获得自己的同意的情况下就把自己的手机拿走了,然后孩子说妈妈很没礼貌。爸爸说:“听上去你很生气啊。”孩子说是啊,然后继续抱怨妈妈怎么可以直接拿走自己的手机。爸爸说:“我能够理解你为什么生气。你感觉受到不公正对待了。”孩子说是啊这是我的手机我还要用来做很多事。爸爸说:“我知道这个手机被拿走会造成你很多不便。不过希望你能理解你妈是有她自己的道理去拿走你的手机的。”孩子长出一口气以后表示了理解。
沟通技巧:告诉孩子我了解你的感情,我知道你为什么生气。当孩子发现你们在试图理解他的时候,孩子能够先冷静下来。
3. 场景模拟:孩子没考好
模拟状态1:
爸爸看到孩子物理考的成绩不好,就直接去问孩子怎么拿了这么差的分数。孩子情绪也不好,说比自己想象的难。爸爸就说物理对以后升学很重要啊,你应该怎样怎样,而这个时候孩子拿出来手机准备看,爸爸马上斥责他不可以在学习的时候用手机。孩子就非常不耐烦地说好吧好吧。于是不欢而散。
孩子的想法:你太严格了,即使你是对的,我不会让你控制我的生活。很多时候孩子虽然知道自己做错了,但是家长的发火会让孩子有反抗和叛逆的意识。
模拟状态2:
爸爸看到孩子物理考的成绩不好,去问孩子发生了什么。孩子说比以前难。爸爸后来问孩子是否有想过如何改进。孩子说不知道。于是父亲提出建议说孩子可以和朋友一起组成学习小组。然后爸爸说相信孩子之后会更好,孩子说是的我会的。
沟通技巧:请尽量分享需求而不是要求
4. 场景模拟:孩子用电脑和手机情况太多。
模拟状态1:
孩子在玩游戏。爸爸走过去说孩子用手机看视频,打游戏,和朋友聊天的时间太多。孩子说好吧。爸爸突然开始生气说:“你应该对自己更负责一些!这周不可以再玩手机了!我要把你手机拿走!”孩子说不行。爸爸很严厉地对孩子说:“如果你能对自己负责一些才能把手机拿回去!”孩子很绝望地说:“不!”
孩子的想法:孩子会觉得父母不让自己做自己的决定。孩子会觉得自己没办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干涉了自己的独立性。
模拟状态2:
孩子在玩游戏。爸爸说:“我想你花了太多时间在手机上看视频,打游戏和朋友聊天。”孩子不置可否。爸爸说:“哎我有一个想法。比如这个周六你可以选择任何你想要做的事情,例如看电影,去海滩,和朋友和家庭,但是能换取这个权利的前提是你这周不要再玩手机。你觉得这个主意怎样?”孩子同意后,爸爸提出表扬并感谢了孩子。
沟通技巧:给孩子自己选择的空间和权利。虽然孩子不会每次都做出很对的选择,但是可以让孩子有被尊重,能自己选择的权利。
5. 沟通技巧:和孩子有一个交流的中性空间,比如和孩子一起去喝奶茶,和孩子一起出去走一走,或者带孩子在家玩chess之类可以谈话的活动,保持和孩子的聊天和沟通。花时间去了解和理解孩子,一起玩笑,倾听他们。
05
如何培养挫折复原力强的孩子?

 

罗斌老师
加拿大Providence University College 辅导心理学硕士,加拿大咨询专业学会PACCP 认证心理咨询师,卡尔加里家庭服务中心心理课程讲师,哈佛妈妈和亲自教育专家,《世界明效学生家庭教育手记》副主编
1. 无条件爱来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如果孩子有时候成绩不好,做事比别人慢,我们也需要接受孩子独特的个性
一个孩子终生寻求的两样东西:价值感和归属感。而无条件的爱就可以给孩子归属感。
比如孩子成绩差,如果把孩子和别人比较,或者用威胁和惩罚的方式,这只能让孩子开始质疑自己和父母呆在一起是否安全。当孩子没有安全感,他们在探索的时候就会变得谨慎和迟疑并充满自我怀疑。
家长可以问孩子是否需要帮助给孩子更多选择,让孩子可以独立
我很接纳孩子的独特性。当无条件爱和接纳孩子之后,孩子也容易觉得自己有价值。关于给孩子爱,不是我们爱不爱孩子,而是孩子是否能感受到我们的爱。要找到孩子爱的语言。不管孩子行为如何要毫无保留爱她。
2. 和孩子合作化解亲子冲突
很多家长说自己和孩子有很多的冲突,也很苦恼于怎样让孩子不和自己对着干。
告诉孩子自己永远和ta一个team。和孩子合作,和孩子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是深化连接家庭成员的一个机会。
学会放弃控制和干涉孩子的冲动发现孩子的需求,找到满足孩子需求的策略,和孩子一起做决定。孩子的leadership要从家里培养。
孩子如果不愿意合作,是其需求上和家长的需求有矛盾。合作是双向的,不要逼迫孩子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如果孩子反抗,不要去责骂孩子。
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是去倾听他们的需要
3. 尊重孩子,用尊重打开孩子的心门
指责永远解决不了问题。如果父母在家里扮演法官的角色,那么家里就永远充满找茬和谩骂。建议家里是无错区,尊重孩子,尊重孩子当下的感受。可以从孩子的视角,带着ta的感觉去了解他们的需要。
我在孩子小时候就告诉他们自己是可以的,可以找到自己的办法。而这样对孩子的尊重也能让他们更加自信。现在孩子长大成人以后和我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拥抱孩子的心是需要花时间的,坐下来聆听孩子的心声。每个孩子都期望被聆听被理解。决定孩子能走多远的,是父母的爱和尊重。
06
孩子玩游戏的原因是?
在Q&A环节,Carl和Carlos都分享了自己曾经为什么那么爱玩游戏,这对父母来说很有参考意义:
1. 想体验成功感。在别的方面,没有感觉那么成功。游戏就会成为让自己有成就感的东西。
2. 因为很多朋友玩,玩游戏也是很好的社交
3. 我没有别的太多爱好,所以游戏也成为一个爱好
但同时,Carl和Carlos都提到自己在参与到了社团或其他团体活动中后,游戏时间就开始减少,原因是在这些地方得到了成就感满足及社交需求的满足。
Carl: 当开始辩论,玩游戏开始少一些,因为成功感有更多的地方。
 
Carlos: 玩游戏也是因为有成就感,可以感受到成功。而高中之后参加了机器人的club,有了很多社交机会,也发现了这是自己的爱好,发现自己喜欢编程序。于是在机器人上花时间更多,游戏花的时间就少了;而经过机器人活动发现自己可以和大家一起合作社交更有意思。自己有爱好以后有更好的balance,尤其后面开始参加体育活动,比如和朋友们一起玩飞碟之后,感觉就更好了。

本次活动由来

2020年年底,在CLUSA的executive director Anthony Ng的提醒下,丁丁电视决定办两代人的沟通的主题的公民领袖论坛主题,并在Liyan Zhao老师的推荐和帮助下,和RICE一起举办了本次活动。活动还有Diana Ding女士特别邀请加拿大著名心理学专家罗斌老师。


主   办:

协   办:

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